資料來源: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508102706400
以往傳統的社會文化標準,要求女性文靜、嫺淑、體貼、依賴、服從、有耐性,不急於表現自己,男性則要剛強、硬朗、進取、積極、自信、善於領導,因此不能「示弱」,不應(因此也不懂)表達自己的壓力、疑慮或挫敗感覺。雖然現時的兩性形象已漸漸有所轉變,但仍有不少女性因受著性別定型的影響,在自我表達(尤其在表示拒絕、反對和反抗)上多有顧忌,會顧及這是否合乎別人對女性的期望,害怕會冒犯別人,而男性方面則對表達自己的恐懼、憂慮、困惑和不確定感到猶豫。

因此,兩性在遇到與自己的觀點、想法、喜惡不同的意見和行為時,便可能會出現截然不同的反應,有些女性會不敢強硬、決絕地「說不」,特別在面對與性有關或甚至是性暴力處境時,會羞於表達而不懂應付;相反,部份男性則拙於溝通和言語表達,或會誤將伴侶的猶豫視作「認同」,造成兩性關係中的誤會、錯摸、緊張和矛盾。因此,性別平等教育亦著重兩性的自我反思和表達,以建立兩性間的良好溝通與互動為目標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安國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